
未来记忆」国际青年学者系列·特别专场
全球学术前沿:人文与社会科学的范式突破与再理论化(三)
策划、召集人:陈丹丹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

第三场
朝向未来的理论与实践:
政治哲学 & 政治科学 & 古典学 & 全球(思想)史
北京时间: 2023年4月2日(星期日)09:00-12:00
美东时间:2023年4月1日(星期六)21:00-00:00
腾讯会议
309-945-279
主持人
陈丹丹
纽约州立大学法明代尔分校历史政治地理系副教授
哈佛大学博士
议程
09:00-09:10 主办单位代表致辞
09:10-10:25 主讲人报告(按姓氏字母顺序)
陈丹丹:万象森然与鸢飞鱼跃:全球研究与世界之形成
李汉松:政治哲学与国际关系:共同转型的可能
刘津瑜:古典学中的人文与社科的结合:一些案例
王钦:政治哲学的未来:重访施特劳斯与科耶夫之争
吴蕊寒:国族关系与文野之辨——杨度与章太炎民族思想比较研究
10:25-11:05 与谈人回应(按姓氏字母顺序)
初金一 刘光临 王海骁
王璞 于文 张泰苏
11:05-11:30 主讲人回应
11:30-12:00 自由讨论与问答
学者介绍
(按议程发言顺序)

纽约州立大学法明代尔分校历史政治地理系副教授 哈佛大学博士 研究与教学领域包括中国文学、文化与思想史,全球史与世界文学视域下的亚洲与中国。具体研究包括现代中国的政治与伦理、现代新儒家、城市文学与文化等。专著《明末清初与清末民初的文化世界:转折时代的文人与世变》即出。

华东师范大学全球思想史研究中心研究员 哈佛大学政府系博士 政治理论与思想史学者,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剑桥大学、哈佛大学,译有Tangut Language and Manuscripts、The Economy of Western Xia,著有《政治思想史对话录》,研究发表于History of Political Thought、Modern Intellectual History、History of European Ideas等学术刊物。

耶鲁大学法学院暨历史系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全球教席成员 耶鲁大学学士(历史、数学双学位)、法律博士、历史学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法律史与经济史、私法理论以及当代中国法律与政治。著作包括《清代财政的意识形态基础:信仰体系、政治和制度》(剑桥大学出版社,2023)《儒家的法律与经济学:前工业化时代中国和英国的宗族关系和财产制度》(剑桥大学出版社,2017),后者曾于2018 年获得美国社会科学历史学会颁发的主席奖以及耶鲁大学麦克米伦国际与地区研究中心颁发的盖迪斯·史密斯图书奖,作为其前身的博士论文此前曾获耶鲁大学亚瑟和玛丽·莱特博士论文奖以及美国法律史协会凯瑟琳·普莱尔奖。

纽约州立大学法明代尔分校历史政治地理系副教授 哈佛大学博士 研究与教学领域包括中国文学、文化与思想史,全球史与世界文学视域下的亚洲与中国。具体研究包括现代中国的政治与伦理、现代新儒家、城市文学与文化等。专著《明末清初与清末民初的文化世界:转折时代的文人与世变》即出。